連日來,省委主要領導、各級干部群眾、企業家等點贊宜昌地區生產總值突破5000億元,主要經濟指標增速歷史性回歸全省第一。今天,三峽日報推出記錄2021特刊“奮進宜昌 精彩答卷”,展示來之不易的“全年精彩”。
特刊聚焦GDP、規上工業、固定資產投資、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四項經濟指標快速增長,全景記錄奮斗歷程,客觀解析發展成效。
站上新起點的宜昌,正肩負起“打造中西部非省會龍頭城市和長江中上游區域性中心城市”的新使命,勇毅篤行、再續精彩,闊步邁向強產興城、能級跨越的美好未來。(記者高煒)
全省第一,GDP增長16.8%——宜昌經濟總量躍上新臺階
2021年7月拍攝的伍家崗長江大橋。三峽日報全媒記者 黃翔 攝
凌云(宜昌)航空工程有限公司一角。三峽日報全媒記者 黃翔 攝
宜昌國貿集團一角。三峽日報全媒記者 黃翔 攝
秭歸縣沙鎮溪鎮長春村村民在田間用傳統板倉對水稻進行脫粒。新華社發
邦普一體化電池材料產業園項目建設現場。三峽日報全媒記者 黃翔 攝
丑牛歸府牛勁展,寅虎出山虎威生。
年關之際傳出重磅消息:宜昌2021年經濟總量達到5022億元,同比增長16.8%,經濟增長實現歷史性回歸,時隔7年重回全省第一。
突破5000億元!這既是為全省經濟發展重回“主賽道”、實現“開局漂亮、全年精彩”交出的優異成績單,也是宜昌“強產興城、能級跨越”新的起點。
來之不易的5022億
一年365天,5022億元的經濟總量,平均到每一天就是13.76億元;人均生產總值超過12萬元。
面對宜昌疫后重振任務重、發展突圍擔子重、爭先進位壓力重、開局起步責任重的階段性特征,疊加沉重的老齡化壓力,2021年的這份成績單來之不易。
2021年6月26日,市委六屆十五次全會有一項特別議程,各縣市區黨政主要負責人、市直相關部門主要負責人在會前進行了一天半的項目拉練,觀摩了全市38個項目建設推進情況。
行業領域好、產業鏈條長、體量規模大、輻射帶動能力強的龍頭型項目十分匱乏的短板,清晰暴露在會議代表面前。通過思想破冰大討論,市委全面梳理宜昌發展戰略演進脈絡,明晰發展突圍的坐標方向,系統架構“六城五中心”發展藍圖。
招商引資和項目建設跟不上,產業發展就會“掉鏈子”、綜合實力就難以“上檔次”。知恥而后勇,全市上下緊扣發展第一要務,主動適應責任之變、要求之變、視角之變,全力搶占產業裂變的全新賽道。在勇毅前行中歷經一季度“高開高走”、二季度“半程精彩”、三季度“加壓企穩”、四季度“全力沖刺”,終于收獲5022億元的成績單。
5000億背后的發展定力
1月9日,市“兩會”閉幕第二天,宜昌一批重大基礎設施項目暨高鐵生態城建設集中開工。涉及53個重大項目,總投資537億元。落子起勢,一個個熱氣騰騰的重大項目開工,吹響了實現新年“開門紅”的嘹亮號角。
以重大項目開工作為開局是一個信號:抓項目就是抓發展,抓項目就是謀未來。寧德時代、山東???、廣州天賜等一批行業巨頭紛紛重倉宜昌;一批單體投資過百億的項目破土動工;3856億元的“城建攻堅五年行動”、3576億元的“暢咽喉、強樞紐”工程正式啟動……
沒有什么比塔吊林立更能傳遞發展信心,沒有什么比項目接踵落地更能激發經濟活力。宜昌牽住項目這個“牛鼻子”,包括6個百億元項目在內,2021年我市新簽約億元以上項目472個,過50億元項目16個,招大引強實現歷史性突破。
正是這一個個重大項目的疊加,壘起了5022億元的經濟總量大廈。
動能轉換帶來質的提升
1月21日,小雨淅瀝,三寧化工酰胺及尼龍新材料項目施工仍在火熱推進之中。
這個145億元項目是三寧化工向高端化工新材料的再一次沖鋒。計劃生產的尼龍66具有優良的耐熱性和抗強沖擊性,將用在高端工程塑料和高端民用絲等領域。
經濟總量突破5022億元的背后,是科創能力的加速突破、產業能級的不斷提升、經濟結構的持續優化、營商環境的深度改革。
湖北三峽實驗室投入運行,中部第一家、全國第二家電子化學品專區開工建設,三峽東岳廟數據中心建設項目一期首批機柜正式投產……
從高速度到高質量,宜昌乾坤大挪移,打贏了史詩級的產業轉型攻堅戰,發展動力正由要素投入驅動轉向技術創新驅動,即將成為第九個全國一體化大數據中心算力節點。市委七屆二次全會指出,要擁抱“新變革”帶來的新機遇,以創新利器為發展開山辟路、激發動能、搶占高點。
5022億元,意味著在全省“一主引領、兩翼驅動、全域協同”戰略版圖中,宜昌作為南部列陣主引擎有了更強的集聚和輻射能力,帶動“宜荊荊恩”協同發展,也有更充足的底氣打造中西部非省會龍頭城市和長江中上游區域性中心城市。
躍上5000億元新臺階的宜昌,未來值得期待?。ㄓ浾?方齡皖)
全省第一,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長23.5% ——宜昌工業經濟競進新賽道
三寧化工乙二醇項目總投資100億元,達產后可年產52萬噸合成氨、52萬噸尿素、60萬噸乙二醇。 (枝江市委宣傳部供圖)
1月27日,興發集團宜昌新材料產業園倉庫正在裝運110硅膠產品。 三峽日報全媒記者 王昌明 通訊員 李文洪 攝
廣汽傳祺運動智能轎跑“影豹”車型在宜昌工廠下線后,進入量產階段。 三峽日報全媒記者 付蓓蓓 攝
安琪集團園區工廠食品原料智能生產線上一片忙碌。 三峽日報全媒記者 黃翔 通訊員 李成群 黃瓊 攝
2021年,全市1320家規上工業企業完成產值同比增長36.8%;工業增加值累計增速23.5%,位列全省第一。
在工業強市戰略指引下,全市上下相向而行,譜寫了一曲新舊動能轉換和產業轉型升級的華麗樂章。 興發、宜化、安琪、三寧、人福等重點企業轉型邁出鏗鏘步伐,綠色化工、新能源、新材料、生物醫藥、汽車制造等產業裂變升級持續發力……
回望2021年,宜昌以工業經濟之“進”,支撐全市經濟重回“主賽道”。展望2022年,宜昌工業經濟正以更快速度、更高質量駛向新賽道。
趕超——
主要指標重歸第一方陣
工業有力量,經濟有活力!
1月27日,安琪集團傳來捷報:2021年實現營業收入超過107億元,同比增長20.7%。
安琪集團業務收入的持續飄紅,成為宜昌2021年工業經濟高質量發展的一個縮影。
2021年,全市以“開局即沖刺、首戰即決戰”的精氣神,頂住經濟下行等重重壓力,全年工業經濟運行“開局漂亮、半年過半、三季趕超、全年精彩”,工業增長實現V型反轉,增加值增速從全年最低時的第13位上升至第1位。
精心編制出臺《宜昌市工業和信息化“十四五”高質量發展規劃》及化學工業、軍民融合、新一代信息技術、新能源電池材料等一批重點專項規劃,為加快工業能級向萬億跨越立柱架梁。
以工業項目建設推動工業能級快速躍升,持續升騰工業能級提升的火熱氣場——
2021年,全市新簽約投資5000萬元以上招商引資工業項目1123個,協議投資額1779.4億元,同比分別增長38.6%和95.6%;
邦普新能源、天賜新能源材料、興發電池關鍵材料等重點項目動工建設。
三寧化工酰胺及尼龍新材料項目、人福藥業全球總部基地項目、安琪酵母綠色生產基地等一批重大項目加快推進。
三寧化工乙二醇、華昊新材料、星興藍天、順毅化工等一批重大項目相繼建成投產。
……
這些成績的取得,得益于全市創新工業經濟運行精準調度機制,實施企業生產計劃管理和增量調度,對工業新增長點實施清單化管理,從而奮力耕耘結下的累累碩果。
轉型——
加速匯聚發展新動力
在微特智慧谷,140家在孵企業正在加速成長。
作為全國小型微型企業創業創新示范基地、湖北省人才創新創業平臺,微特智慧谷的生動場面反映了我市工業經濟加快轉型升級的步伐。
過去一年,全市聚焦產業、創新突破,圍繞主導產業強鏈、補鏈、延鏈,引進新變量、創造新組合、培植新優勢,堅持啃下產業轉型“硬骨頭”。
綠色化工、生物醫藥、食品飲料、裝備制造等10條綜合性產業鏈加速壯大,中小企業整體發展水平和市場競爭力也愈發呈現蓬勃發展之勢。
興發集團、安琪酵母、人福藥業等產業鏈龍頭企業進一步做優做強,同時東土科技、采花茶葉等一大批“專精特新”企業也猶如大珠小珠落玉盤般,在宜昌這片沃土上得到強勁發展。
“規上企業是全市工業經濟的核心力量,也是中小企業發展的目標,我們不僅要讓宜昌變成企業加速成長為‘小巨人’的暖床,更要幫助企業加快進規的步伐。”市經信局相關負責人說道。
2021年,全市規上工業企業數量穩步增加,其中新增高新技術企業占比由去年的50%提升到56%,工業轉型發展邁出堅實步伐。
增效——
技改提能智造煥新
2021年,宜昌實施新一輪工業技改三年行動。
按照智能化、綠色化、安全化的技改目標,我市建立項目謀劃長效機制,實施項目批次管理、周調度機制,來確保技改產生實效。
過去一年,全市累計謀劃技改項目5批次、929個,技改總投資達1382.2億元,開工率達到65.8%。
——支持重點企業申報工信部2021年度產業基礎再造和制造業高質量發展專項,東陽光長江藥業股份有限公司項目獲批5000萬元;
——積極對接國家軍民融合財政轉移支付和省政府“技改13條”政策,已爭取到81個項目、總額3.4億元支持,到位資金2.75億元,居全省各市州第2位;
——主動對接國家制造業轉型升級基金公司,泰和石化已獲得7000萬元投資;
——爭取市政府設立市級制造業高質量發展專項,擬支持項目129個,撥付資金超過1億元……
我市技改力度之大、范圍之廣、層次之深,創下新紀錄。這必將推動我市工業經濟發展加速切入戰略新賽道。
千淘萬漉雖辛苦, 吹盡狂沙始到金。隨著技改步伐加快,我市工業經濟正在蓄力成勢、積健成雄中強勁助力“強產興城、能級跨越”的宏偉目標。(記者 譚強明)
全省第一,固定資產投資增長27.9%——宜昌項目投資創造新速度
白洋工業園
長機科技工人正在組裝設備
宜昌金寶樂器鋼琴生產車間
人福藥業實驗室 圖片由三峽日報全媒記者 付蓓蓓 攝
發展是綱,項目為王。
2021年,我市集中精力狠抓項目建設,實現投資增長27.9%,高于全省7.5個百分點,居全省第1位,創五年來最好水平。
宜昌為什么能?
強調度,提神提勁
發展是第一要務。
但嚴峻復雜的防疫形勢、持續上漲的原料價格等不利因素,給發展帶來了不確定性。
保持清醒頭腦,我市放眼全國,搶抓發展窗口期;置身全省,爭取發展新機遇,抓項目、擴投資,全力開新局、破定局。
堅持高位推進,主動出擊。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親自謀劃、定期研究、現場督辦,定期調度工業招商、城建交通等重點項目。
堅持多向發力,壓實責任。我市出臺《宜昌市投資和項目建設考核辦法》,對縣市區、市直部門、平臺公司等進行考核。
堅持掛圖作戰,高效管理。我市搭建重大項目在線督查平臺,實行問題提交、任務交辦、反饋銷號“閉環”管理。
緊盯“月月有簽約、月月有開工、月月有投產”持續發力,我市打造了一支接續有力、支撐有力的項目梯隊。
寧德時代、山東??频纫慌^部企業重倉我市;三寧化工酰胺及尼龍新材料、興發電池關鍵材料、天賜新能源材料等一批100億級、50億級重大產業項目開工建設……
2021年度全省投資和重大項目專項督查考核中,我市排名第一。
盯進度,快批快建
藍圖如何變成施工圖、實景圖?
東陽光年產8200萬支胰島素制劑項目、兒童福利院遷建暨社區居家養老醫養結合示范項目……都曾被當做“教材”,接受過各級各部門的“集中檢閱”。
一路觀摩、一路學習,思想之“冰”開始消融,發展之“困”逐步化解,百舸在“比學趕超”中開始爭流。
投身火熱實踐,爭分奪秒的建設場景一幅接一幅呈現,宜昌至鄭萬高鐵聯絡線、宜來高速宜昌段重點項目正以加速度推進。
圍繞全流程提速、提質、提效,我市先后深化了“告知承諾制”“標準地出讓”“六多合一”等創新舉措;開展了“單月簽約、雙月開工、季度拉練”專項活動;采取了“主會場+分會場”視頻連線方式舉辦集中開工活動……
高壓之下,2021年,我市新開工億元以上項目797個、總投資2190億元,同比分別增加295個、568億元。
同時,我市還積極爭取、推進中央和省預算內投資項目落地落實,實現218個項目100%開工,形成了以中央投資帶動城鎮老舊小區改造投融資“宜昌經驗”,得到國家發改委肯定和推介。
豐儲備,謀深謀實
車輛穿梭、馬達轟鳴……在夷陵區龍泉鎮萬家畈村,投資219億元高鐵生態城項目正在抓緊施工。
項目依托宜昌北站建設,推動主城形態由“半月形”向“滿月形”蝶變,標志著“北拓”正急速推進!
這只是宜昌市大力推進“六城五中心”建設的一個縮影。
1月9日,宜昌市舉行了重大基礎設施項目集中開工,53個重大項目啟動建設。
用常態化抓謀劃、抓開工、抓進度,保持住強大后勁。
一季度的開工項目準備就緒。一共248個,總投資達1439億元。投資149億元當枝松高速、105億元東陽光電池鋁箔、133億元長江宜都段生態保護與綠色發展EOD等重點項目蓄勢待發。
今年的新開工項目也逐漸明晰。億元以上項目806個、總投資7048億元,其中,投資10億元至50億元項目102個、50億元至100億元11個、100億元以上22個。
此外,我市與三峽集團的合作也日益緊密。三峽生態環境產業園、三峽紫陽大數據中心、清江水系連通等13個項目、171億元有望加快推進。
策劃項目登高望遠,推進項目細針密線,全年精彩,指日可待!
優服務,創新創優
從對接到簽約不到5個月;從簽約到落地僅用52天。
親歷了“宜昌速度”,寧德時代將追加投資提上了日程,在宜投資有望超過500億元!
用最優的服務質效,爭取最快的發展速度。
堅持這一理念,重大項目“455”服務保障機制應運而生:建立“4個+”機制,“指揮部+工作專班”坐鎮指揮、“定期調度+駐點服務”統籌推進、“工作專報+每周通報”強化督辦、“項目臨時黨支部+及時記功嘉獎”激發干勁;征遷“五日工作法”,一天簽約、兩天審結、一天付款、一天搬家;場平“五個一”工作機制,一名領導牽頭、一個專班負責、一線調度指揮、一包責任到底、一天一碰頭。
一系列的創新舉措,讓宜昌從“金牌店小二”蛻變為“最佳合伙人”,助力重點項目“簽約即拿地、拿地即開工”。
大力創建全省優化營商環境先行區,宜昌還在12個縣市區推進70項改革創新事項,“不動產宗地分割登記”等一批經驗做法在全省推廣;持續推動網上金融服務大廳提質增效,“信易貸”經驗全國交流推廣。(記者 楊婧 通訊員 杜漢松)
全省第一,“社零”總額增長29.5%——宜昌消費市場迸發新活力
金牛奮蹄谷滿倉,消費增長譜華章。
消費是拉動經濟的“三駕馬車”之一,消費與百姓生活息息相關,也是最能直觀感受到生活變化的指標。新型商貿綜合體“百花齊放”,新型消費業態“百家爭鳴”,宜昌人的消費生活更加多姿多彩,區域中心城市消費市場活力四射。
夜市經濟方興未艾。(市商務局供圖)
2021年,宜昌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800.81億元,增長29.5%,增速居全省第1位。在這份亮眼成績單的背后,是我市聚焦區域性消費中心、活力中心建設,加壓奮進、勇毅前行,千方百計釋放消費需求,多措并舉激活消費潛能,推動人氣“聚”起來、消費“火”起來、市場“旺” 起來,為拉動經濟增長貢獻更強驅動力的作為和擔當。
出臺優惠政策,促進消費增長
擴內需,優化消費供給。我市按照“一月一主題、月月有活動”的原則,制定2021年消費促進月活動方案。市政府辦公室出臺《關于促進消費增長的若干措施》,涉及支持零售和餐飲消費、促進乘用車消費、擴大線上消費、支持以展促銷、支持零售實體壯大等七個方面。
消費活動輪番上演。云上春茶節、三峽美食夜市節、2021宜昌首屆職工消費節暨第七屆城市生活展等活動,成為激發消費潛力、促進消費增長的重要支撐。全年宜昌投放湖北消費券7612萬元,累計核銷率為99.7%,較全省平均水平高出0.6個百分點。
春節將至,市民在超市選購水果。三峽日報全媒記者 吳延陵 攝
消費主體持續壯大。我市通過建立限上企業培育庫、組織開展專題培訓、強化跟蹤服務,確保成熟一家、申報一家。2021年,新增限上貿易單位196家,全市限上商貿企業達到1809家。
提質惠民工程讓菜市場面貌煥然一新。三峽日報全媒記者 嚴曉冬 攝
“2021年我市‘社零’增速全省第一,呈現出增速快、總量大、質量高的特點,是全市經濟社會發展穩定恢復、穩中加固、穩中向好的縮影,背后體現出我市消費發展實力更強,品質生活成色更足,創新發展活力更盛,商貿投資底盤更牢,惠企便民服務更優。”市商務局相關負責人表示。
創新消費業態,推動消費升級
2021年“十一”長假,得益于湖北消費券發放等各種促進消費措施的加持,廣大市民和來宜游客合力攪熱我市假日經濟,促進消費加速復蘇。僅宜昌城區國貿集團、伍家崗萬達等十大商業綜合體在假期就實現銷售額23756萬元,較2020年同期增長38.4%。
電子商務突飛猛進。新建或優化提升381個村級電商服務站,開展電商培訓9291人次,全市村級電商服務站和“快遞進村”實現全覆蓋,創建淘寶鎮村36個,總數穩居全省第1位。組織開展“雙品網購節”“2021年線上春茶節、柑橘節”等線上促銷活動,組織參加第七屆武漢電博會等線下展銷活動,大力促進特色產品網絡銷售。全市涉農電商主體達6397家,網絡銷售額過千萬電商企業達65家,農產品網上銷售額75.77億元。
項目建設持續推進。璟里中心5月下旬正式開業,長江國際文化廣場加快建設,近百家品牌有意向進駐吾悅廣場。
會展經濟同樣折射出宜昌消費市場的蓬勃氣象。我市大力招展引會,以會展活動促進貿易投資消費。全年共舉辦“宜荊荊恩”城市群首屆住房博覽會、首屆婦女兒童家庭服務業博覽會、汽車消費展等各類行業性會展活動104場次,吸引1000多家市外企業來宜參展,累計成交額達25億元。
宜昌夜景迷人,夜經濟不遑多讓。我市搶抓國家文旅和體育消費試點城市機遇,持續為夜間消費加熱升溫。集“夜味、夜游、夜玩、夜賞、夜購”于一體的一站式潮流夜經濟綜合體西壩不夜城正式開街,中南路、CAZ宜昌中央活力區等美食街區持續提質擴容,成為深受市民和游客喜歡的夜間經濟示范區和網紅打卡地。
辰頤物語電商園區生產繁忙。(市商務局供圖)
建設消費中心,提升城市能級
為加快建設鄂西渝東區域性消費中心城市,提升宜昌城市能級,2021年,我市印發《宜昌市加快建設區域性消費中心三年行動計劃》?!缎袆佑媱潯饭蔡岢鎏嵘齻鹘y消費、發展新興消費、促進商旅文體融合發展、大力培育優強市場主體、擴大縣鄉消費五項工作任務,明確提出發展新興消費,主要涵蓋促進夜間消費、發展首店經濟、助推網紅經濟、探索買手經濟和體驗經濟等內容。
不斷優化消費環境,市縣兩級商務部門建立“日報告”“周督導”“月通報”工作機制,確保各項工作落細落實。組織開展“商務干部早春行”和“雙千”服務,及時解決企業面臨的問題和困難。
下一步,宜昌將在著力構建促進消費長效機制,著力加強縣域商業體系建設,著力發展會展、夜間、首店、平臺經濟,著力培育市場主體,著力推進商貿項目建設,著力優化營商環境等方面下功夫,加快打造商業消費集聚中心、商旅文體融合發展示范中心、消費業態創新中心,建成立足宜昌、面向“宜荊荊恩”城市群、承啟鄂西渝東區域性消費中心城市。(記者 揭興偉 通訊員 劉宗剛 余三陽)